贵州铝工业通过自主创新带来的思考
2012年10月11日 16:51 11225次浏览 来源: 贵州日报 分类: 铝资讯
贵州申报
一位院士见证项目美好前景
时间回溯到2007年。
这一年,贵州省科技厅在于杰厅长亲自主持下,开始组织申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技术开发”项目。
作为中国铝工业重镇的贵州,此时面临着铝工业必须实现产业升级的历史任务。长期以来,贵州铝工业尽管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发展模式落后、产业链松散、科技创新能力弱等主要问题日益突出。
2012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杭州会议讨论通过国家标准《耐热高强韧铸造铝合金锭》征求意见稿。
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是,贵州铝业以低端原材料为主,缺少高端产品,一方面产品附加值低,另一方面制约着贵州铝工业的产业链延伸,难以打造产业集群。
市场已经发出预警信号,自2002年以来,贵州铝工业面临着诸多“后起之秀”的挑战,发展步伐日渐沉重。
实际上,缺少高端产品,不仅困扰着贵州铝工业,同样是中国铝工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省科技厅凝练出我省铝工业实现升级跨越必须攻克的关键共性技术,并于2007年启动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电解原铝直接铸造高性能铝合金核心技术开发”,资助经费500万元,这个重大科技专项,为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夯实了基础。
为推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成功立项,省科技厅整合了贵州铝厂、贵航集团、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贵州科学院、上海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四川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参与研发。为项目申报成功和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成为项目的高端智库,对贵州情况较为熟知的涂铭旌先生,认为贵州有很好的资源禀赋,在仔细阅读了省科技厅送给他的《新型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研发及产业化》课题相关资料后,涂铭旌院士在向科技部“报题”报告中说,自己参加了新型高强度铸造铝合金材料微量元素合金化、强韧化技术、热处理工艺、加工工艺制度的研究与指导工作,课题已有较好的前期开发研究基础,课题实施后,其综合技术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签名郑重推荐。而在项目立项之后,涂铭旌更深度介入了之后的项目研发。
2008年,科技部同意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并由贵州牵头实施。
贵州华科由此应运而生,作为核心创新团队与贵州铝厂、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联合组建的科技效益型公司,承担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课题之一,开始向着铝工业高端产品研发进军。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bekwa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