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铝工业通过自主创新带来的思考
2012年10月11日 16:51 11227次浏览 来源: 贵州日报 分类: 铝资讯
合作创新
数千试验创新之树果实累累
贵州华科的科研人员铆足干劲,加班加点,力争早日为课题找出完美答案,研发出贵州创造的高端铝合金材料。
“一年时间就要做1000多炉次实验。”贵州省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中可说,两年多时间,贵州华科完成了两千多炉次实验,一个个研发成果,在创新之树上次第成熟。
据介绍,通过开展“独特的合金成分设计”、“独特的强韧化微观结构设计”和“独特的合金成形性能设计”等攻关研究,在成分配方、微合金化技术、组织与性能、工程应用技术等关键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了强度、韧性、硬度、耐热等多种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11Z“耐热高强韧铝合金” 系列新材料。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技术偏见对铝合金轻强材料发展的限制,克服了长期困扰中国铝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难题。可广泛应用于模具、重机、机电、军工、新能源等产业领域,改变了我省长期以来只提供低端铝原材料的局面,填补国内高端铝合金供应缺口铺下坚实基础。对我省铝产业链条的延伸、铝工业水平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007年以来,省科技厅大力整合创新资源,搭建起高性能铝合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广聚贤才、合作创新,有力支持高强铝新材料的研发。
2008年底,省科技厅投入150万元,依托贵州铝厂、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共同组建“贵州省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整合省内铝材料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源,围绕铝及铝加工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高性能化、高质化、环境友好化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产学研创新平台,生产和销售高性能铝合金新产品,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贵州省铝及其关联产业升级和聚集。
为培养一支过硬的铝新材料研发队伍,引进省外高层次人才参与研发及产业化工作,省科技厅和贵阳市共同安排经费80万元,在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设立了“贵州省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四川大学涂铭旌院士、浙江大学张泽院士等专家团队一起开展产业化攻关,并以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为理事长单位,与1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了“贵州省耐热高强韧铝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推动211Z新材料的产业化。 50多位科技骨干人才通过课题研究脱颖而出。
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林浩说,截至目前,在省科技厅的努力下,我省通过争取国家支持、设立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平台建设等方式,针对211Z耐热高强韧铝合金的科技投入已达1000多万元。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继续组织目前国内高性能铝合金领域有影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贵州省铝合金骨干企业,以贵州省铝加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211Z铝合金后续研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进行联合攻关。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bekwa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